焦点速看:ChatGPT如何影响大学教育?我们和5位西安欧亚学院老师聊了聊

  • 来源:华禹教育网
  • 时间:2023-02-16 10:58:54


(相关资料图)

这段细腻有温度的文字出自近日火爆全网的软件——“ChatGPT(ChatGenerativePre-trainingTransformer,生成型预训练变换模型)。作为全新智能聊天机器人模型,其强大的逻辑思考能力、语言组织能力、文本撰写能力及“全才型”设定,令无数网友折服。今天,将对话这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AI,在信息交换与文字表述间,探究其所带来的惊喜及我们或将面临的挑战。*为了进一步测试ChatGPT的智能性,此次对话还加入了最新网络热词。  相信每一位关注、使用过ChatGPT的用户,都能够真切感受到其与历代人工智能聊天机器模型的迥然不同。此次西安欧亚学院官微邀请了相关分院的院长及资深教师,共同探讨其背后的运行机制、公众所热议的职业挑战、科技所引发的伦理道德等议题,以助力大家更加理性、多元地看待人工智能与人类社会的关系。ChatGPT是OpenAI基于GPT-3.5架构开发的对话AI模型,根据OpenAI官网发布的信息,结合大数据专业,我将该模型的训练过程总结为三阶段:  第一阶段:引导、监督。该阶段使用人工标注的问答数据微调GPT-3.5模型,得到SFT(SupervisedFine-Tuning)模型,弥补GPT3.5对于问题指令意图理解不理想的缺点。该阶段就像老师引导幼童学习、建立问-答的正确回答模型。  第二阶段:奖励、反馈。根据第一阶段生成的回答,人工将对多个回答评分,对高质量回答给予高分,以此来训练奖励模型。该阶段更像是老师在辅导过程中,根据学生不同表现,给予不同评价。  第三阶段:学习、优化。这一阶段中,强化学习被应用于优化奖励模型来,靠奖励打分调优SFT模型,最终得出优质回答。该阶段正如学生会观察老师对不同学生的表现、作业的评价,而不断调整、优化自己的行为。图源:OpenAI官网发布的ChatGPT原理  总的来说,ChatGPT之所以强大,很大一个原因在于其打破了过往简单的数据对比与匹配方式,它可以通过大数据,完成从学习到知识储备再到优化与个性化问答的过程,是一个基于大数据网络,所诞生的“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的卓越模型。ChatGPT的强大功能,一方面便捷了我们的工作、生活,但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强烈的职业危机感。官微特邀请三位相关学院的院长/资深教师,从教育/实践/学术视角,探讨时下热议的人工智能与传媒从业者、程序员、教师三大职业的关系与挑战。  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深知新闻生产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文本是基础,更多的则是需要新闻人辩证的判断力、独特的洞察力与巧妙的创造力。而ChatGPT的本质是基于语料库、大数据所构建的算法生成内容工具,就目前而言,并不具备除文本以外的能力。传媒人可将其作为辅助工具赋能媒体多业务场景,提高传媒内容的生产、传播、互动效率。作为教师,ChatGPT也使得我重新思考新闻传播教育该培养怎样的人才,才能与人工智能“共生”?未来的新闻传播教育将呈现人文性、公共教育和国际化特点。技术缺少思辨性,故新闻传播教育要加强情感能力教育,尤其是人文底蕴、立体化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技术的普及使得传媒教育正在从专业教育向公共教育转向,提高公众媒介素养是传媒教育的重要任务。而ChatGPT的火爆,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国际视野的重要性,探索构建国际新闻传播教育联盟的重要性与日俱增。  新闻传播中有一项重要的理论——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人的延伸”,这启示我们传媒教育应是建立在“洞察”基础上的一种思辨性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从容拥抱技术变革,善用技术为传媒业带来的“红利”。无论是在培养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还是在实际的编程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对于软件工程师来说,除了需要具备过硬的技术技能外,“软技能”同样重要,包括沟通表达、团队合作、批判性思维、创新设计思维、终身学习能力等。一个只会写代码、不懂得沟通、不能抓住用户需求、无法感同身受客户体验的工程师,充其量只是“工具人”。因此,我们不需要将人工智能的发展视为威胁,ChatGPT虽然能为问题提供快速、简便的答案,但目前并不能替代人类的智慧与创造力。我们要做的,一是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以胜任更高阶的工作任务;二是积极拥抱科技变化,更好地利用它完成并优化我们的工作,做出更好、更完善的软件。  对于教师来说,ChatGPT可以帮助教师创建引人入胜的互动课程,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反馈,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加动态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它还可以自动执行繁琐的任务,比如作业评分和作业反馈,可以节省教师的时间和精力,让他们专注于教学和科研。曾经有人认为网课的出现将替代线下授课,教师这个职业也会被逐渐取代,然而经过疫情,很多学生、家长、教师都普遍认为网课效果有限,线下授课才是必须且必要的。如今,ChatGPT等新一轮人工智能技术面世,这其中既有挑战,更有机遇。  ChatGPT确实冲击着我们的教育教育和学术伦理,但同时也让我们教育工作者反思我们教育的目标是什么:是培养会答题、会考高分数的学生,还是培养会思考、会解决问题,会创新,懂得表达,又能共情、温暖他人的学生?如果我们的教育追求的是唯一的标准答案,把学生培养成知识合成器,那么ChatGPT会替代传统的教师、替代我们的教学过程。如果我们的教育追求的是思维的培养、社会情感能力的提升、完整人格的塑造,那么就需要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下,在师生的情感链接与互动中进行。这个过程是高度情境敏感性的,离不开两个生命主体之间的合作,而这正是ChatGPT作为机器/技术所无法达到的。未来我相信ChatGPT将作为教育教学的伙伴,例如辅助我们检查作业、解答简答问题等等,以人与技术和谐共生的关系,让教育更加美好、高效。第一,我们要冷静地看待ChatGPT带给我们的影响。在被《纽约时报》称为“慕课元年”的2012年,有人预言人类的教育将被颠覆,但是这十年过去了,我们的教育并没有被网络所代替。所以ChatGPT是否真能对我们的教育产生实质性的颠覆,这实际上是一个问号。我们不要简单地读几篇文章就觉得老虎来了,慕课出现的时候也说是老虎来了,现在来看,我们还需要时间去观察。  第二,我们要更加关注通识教育对人的理解和主体性的唤醒。有一个特别关键的研究发现,当人工智能真的能够模仿成真人的相貌、表情的时候,可以代替人类的教育才可以发生。因此,从这个角度出发,通识教育除了要带给学生知识上的认知外,很多时候要关注人的情感交流、团队合作、真正创意化的思维。因为人和人之间的交流,我们大脑对信息的收集,很多在情感上、身体上、语言上甚至气味上的学习,这是目前的AI智能所不能代替的。  第三,我们要学会以开放和包容的态度,跟科技频繁地挂钩。换句话说,我们通识教育现在要更多地关注科技的东西。通识教育学院的写作团队即将开设一个“欧亚学院写作与表达”公众号,第一篇文章就将关注写作与人工智能。在我们看来,我们会非常积极地拥抱这种科技,来反思它在教育中的作用。比如,我们能不能把ChatGPT写的文章拿出来,和我们自己写的文章对比,看看差别是什么。通过对比,能够帮助学生在写作中获得提高,反而成为一件好事。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保持冷静态度,反思科技。因为科技向善才是人类要去追求的东西。通识教育应该更多去反思人类世界的价值观是什么?我们到底追求的东西是什么?比如克隆人的技术迟迟不允许运用,就是因为对人的道德的一种反思。ChatGPT未来也一定会遇到人类道德的问题。因此,从通识教育来看,对于人的真善美的不懈追问,才能最终突破专业教育与科技发展之间的对抗与拉扯。在拥抱技术的前提下,大量地去了解人性,了解真善美,了解技术在社会当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样的通识教育才是真正有意义的通识教育。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通识教育 新闻传播

精彩推送

赣超联赛“足”够精彩
社会 2023/02/16
周黑鸭,不香了?
要闻 2023/02/16
谁,抢了鸭脖的生意?
要闻 2023/02/15

资讯播报

铁路迎来学生客流高峰
社会 2023/02/14
抖音翻不开美团的B面
要闻 2023/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