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视点!中国海洋大学崔洪芝教授荣获2021年度青岛市科学技术最高奖

  • 来源:华禹教育网
  • 时间:2022-12-08 19:49:03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田辉书记(中)向获奖者崔洪芝教授(左二)和魏志强教授(右二)等表示祝贺并合影  12月8日上午,青岛市科技创新大会在市级机关会议中心召开,对获得2021年度市科学技术奖的项目和人员进行表彰奖励。中国海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筑峰人才工程”第一层次特聘教授崔洪芝荣获2021年度青岛市科学技术最高奖。山东省委副书记、青岛市委书记陆治原为崔洪芝颁奖并发表讲话,青岛市委副书记、市长赵豪志主持会议,学校党委书记田辉代表学校参加会议并向崔洪芝教授等获奖者表达祝贺。  崔洪芝教授长期从事海洋工程、轨道交通、能源、环保等领域极端环境装备材料的研究、开发,是2008年青岛市科学技术最高奖设立以来的第20位(并列)获奖者,也是继文圣常、麦康森、吴立新、李华军等四位院士之后,学校第五位获此殊荣的科学家。中国海洋大学1984级校友、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副所长乔方利同时荣获2021年度青岛市科学技术最高奖。  中国海洋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2021年度青岛市科学技术奖4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分别为:由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部魏志强教授主持完成的成果“海洋大数据智能感知与协同计算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应用”荣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工程学院尹则高教授主持完成的成果“波浪驱动的掺气增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医药学院郝杰杰教授主持完成的成果“海洋天然物质防治糖尿病及相关疾病的应用探索”和工程学院沙飞副教授主持完成的成果“地下工程富水砂土软弱地层高效注浆材料及加固机理与关键技术”获得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2021年度全市共有120个项目(人选)获奖,其中科学技术最高奖2人,科技进步奖115项(一等奖27项、二等奖88项),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3人。  通讯员:廖巍褚嘉杰图:赵奚赟  附1:中国海洋大学主持获得2021年度青岛市科学技术奖清单 

序号

奖励项目

(人选)名称

奖种等级

所属单位

完成人

完成单位

1

崔洪芝

科学技术最高奖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

海洋大数据智能感知与协同计算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应用

科技进步一等奖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部

魏志强、殷波、温琦、赵奎、刘昊、贺保卫、黄贤青、许佳立、苏亮、魏立明、崔海朋、张琦

中国海洋大学、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发展中心、青岛海研电子有限公司、青岛杰瑞工控技术有限公司

3

波浪驱动的掺气增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

科技进步二等奖

工程学院

尹则高、迟万清、刘桂林、王延续、江秀涛、王浩鉴、孙灿、吴斐

中国海洋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4

海洋天然物质防治糖尿病及相关疾病的应用探索

科技进步二等奖

医药学院

郝杰杰、李海花、程晓磊、于广利、管华诗

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市中心医院

5

地下工程富水砂土软弱地层高效注浆材料及加固机理与关键技术

科技进步二等奖

工程学院

沙飞、孟庆生、李鹏、刘聪、丁永玲、王宁宁、魏义山、范国玺、苏秀婷、王卫

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大学、山东交通学院、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附2:2021年度青岛市科学技术最高奖获得者崔洪芝教授个人简介  崔洪芝,女,1965年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海洋装备材料与技术联合研究中心主任,海洋装备特种材料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兼任中国材料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编委。  崔洪芝长期从事海工、轨道交通、能源、环保等领域极端环境装备材料的研究、开发,致力于解决材料的磨损、腐蚀等核心痛点,为装备安全运行、事故率下降做出了重要贡献。首次提出开发柔性负压等离子束、等离子/激光复合束,建立了束流热/电/磁耦合动力分析方法,实现了低变形、高效率、高质量表面强化,使关键件服役寿命延长2-4倍,并推出系列化专用设备和产品,应用于海工、高铁、煤炭、内燃机、冶金等领域,替代进口并大量出口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60余亿元。在国内外率先提出开发金属间化合物/陶瓷复合的过滤体材料,针对受机械、高温热冲击时,关键件的力-热耦合损伤,设计出多级梯度结构,成果大批用于柴油车尾气净化,在冲蚀和再生热震环境下,材料寿命满足国六标准的70万公里耐久性要求,属国际首创。为我国发动机大动力、低排放发展提供材料支撑,并推广应用于环保、化工、冶金等领域。  以首位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发明一等奖等10项。授权发明专利51件,软著5项,专著1部,发表论文230篇,他引3500余次。  附3:2021年度青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奖项目简介  项目“海洋大数据智能感知与协同计算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应用”由中国海洋大学牵头完成。围绕海洋强国建设中复杂数据难获取、冗余数据难传输、观测装备难协同的重大挑战,突破了海洋过程精细智能感知、高速组网传输和高精度智能边缘计算等关键难题,建立了海洋大数据“感-算-传”一体化智能技术体系,成功应用于海浪动态高清观测系统等系列化观测装备,授权发明专利32项,软件著作权17项,发表论文72篇,更好地推动了海洋智能观测技术装备发展,并有效服务于国家海洋数字产业发展战略。

关键词: 中国海洋大学 科学技术 关键技术

精彩推送

寺库再被强制执行154万
要闻 2022/12/07

资讯播报

联华超市连亏7年之谜
要闻 2022/12/06
吉麦隆:你学得会
要闻 2022/12/05